非农“意外”改写市场剧本:美元走强、降息降温,全球资产重定价
作者:管理员来源:汇富宝 www.dsop1602.com 时间:2025-07-29 09:37:22
美国劳工统计局最新公布的6月非农就业报告显示,当月新增就业岗位14.7万个,不仅较5月修正后的14.4万有所提升,更远超市场普遍预期的11万。这一数据不仅打破了近期经济学家对美国劳动力市场因政策不确定性而走弱的担忧,更通过强劲表现重塑了市场对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的预期。在特朗普政府贸易摩擦与移民政策持续施压的背景下,美国经济展现出的韧性,正成为全球投资者重新评估风险资产价值的关键变量。
一、就业数据超预期:政策冲击下的“意外韧性”
此次非农数据的超预期表现,首先体现在行业分布的广泛性上。教育健康服务、政府雇佣及专业商业服务成为主要增长引擎,三者合计贡献超70%的新增岗位。值得注意的是,制造业就业在贸易摩擦持续升级的背景下仍保持稳定,6月仅减少3.6万个岗位,远低于市场此前对“关税冲击导致制造业外流”的悲观预测。这表明,尽管企业面临成本上升压力,但通过自动化升级与供应链调整,制造业仍维持了基本雇佣规模。
更值得关注的是,失业率连续第四个月维持在3.6%的历史低位,而平均时薪同比增速稳定在3.1%,既未因就业市场趋紧而加速上行,也未因经济放缓预期而显着回落。这种“温和增长”的薪资水平,既支撑了消费支出这一经济核心动力,又避免了通胀过快上行对美联储政策空间的挤压,为经济“软着陆”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数据背后的政策博弈:特朗普施压与美联储独立性
此次就业数据的强劲表现,直接削弱了特朗普政府推动美联储降息的论据基础。自2018年以来,特朗普多次在公开场合批评美联储“加息过快”“降息过慢”,甚至将货币政策与贸易战成效挂钩,声称“低利率将抵消关税成本”。然而,美联储始终强调政策决策的独立性,其核心目标始终是“实现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
6月就业数据证明,尽管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导致企业投资意愿下降(二季度资本支出预期同比下滑2.3%),但劳动力市场通过服务业扩张与政府雇佣对冲了部分冲击。这种“就业-消费”循环的稳定性,使得美联储无需通过激进降息来防范衰退风险。正如鲍威尔在本周国会听证会上所言:“当前经济面临的风险并未显着偏向下行,7月降息仍需更多数据支撑。”
三、美联储政策路径:从“预防式降息”到“数据依赖模式”
尽管鲍威尔保留了7月降息的可能性,但其表述已从6月FOMC会议后的“将采取适当行动维持扩张”转变为“需观察更多信息”。这种微妙转变反映出美联储内部对降息必要性的分歧正在加剧:一方面,通胀持续低于2%目标(5月PCE物价指数同比仅1.5%)与全球贸易紧张局势构成降息理由;另一方面,就业市场强劲与消费支出稳健又提供了“按兵不动”的依据。
市场目前预计,美联储7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已从数据公布前的85%回落至65%,而9月降息的概率仍维持在90%以上。这种预期分化表明,投资者正重新评估美联储从“预防式降息”转向“数据依赖模式”的可能性。若未来通胀数据未能显着回升,或贸易局势进一步恶化,美联储仍可能在9月启动更大幅度的降息;但若就业市场持续超预期,政策调整节奏或将放缓。
四、全球市场影响:风险资产重估与美元地位巩固
美国就业数据的强劲表现,对全球资产配置产生连锁反应。首先,美元指数在数据公布后单日上涨0.5%,突破97关口,反映出市场对美国经济相对优势的重新定价。其次,10年期美债收益率从2.02%反弹至2.06%,缓解了此前因降息预期升温导致的收益率曲线倒挂压力。最后,美股三大指数全线收涨,其中道琼斯指数创下历史新高,表明投资者对“经济韧性+低利率”组合的认可。
对于新兴市场而言,美国就业数据超预期意味着美联储降息步伐可能放缓,资本回流压力或将减轻。但需警惕的是,若美元因经济数据持续走强而维持高位,可能加剧新兴市场货币贬值与债务风险。此外,全球贸易局势与地缘政治冲突仍是影响市场情绪的关键变量,需密切关注G20峰会后中美贸易谈判进展。
结语:韧性背后的结构性挑战
美国6月非农数据的超预期表现,既展现了劳动力市场的短期韧性,也掩盖了长期结构性挑战。自动化替代、人口老龄化与技能错配等问题,正逐步侵蚀就业市场的“质量优势”。美联储在平衡短期经济目标与长期金融稳定时,需更谨慎地评估政策外溢效应。对于全球投资者而言,理解美国经济数据的“双面性”——既包含周期性波动,又蕴含结构性转型——将是把握未来市场趋势的关键。